骨質疏松,“鈣”如何是好?
A:最近睡覺老是腿愛抽筋怎么辦啊?
B:買點鈣片吃吃
C:我最近腿老是疼,怎么辦啊?
D:買點鈣片吃吃
E:媽,您年齡大了,容易骨質疏松,我給您買點鈣片吃吃吧!
人人都說補鈣好,可“鈣”如何是好?
目前,全世界已有超過2億人患骨質疏松,為了預防骨質疏松,人們購買鈣片、維生素D等補充劑來補充鈣質。殊不知,盲目補鈣不但起不到治療作用,甚至可能引起不良反應。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發生骨質疏松的風險會逐漸增加。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治療骨質疏松,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又應該注意什么呢?
想要治療骨質疏松,那首先得知道為什么會得骨質疏松,從原因下手,才能解決問題。
1.隨著年齡增長,人體內鈣和維生素D水平下降。
2.不合理膳食、吸煙、過度飲酒、長期飲用含咖啡因的飲料、過多攝入鹽和高磷食物等不健康生活方式也是導致骨質疏松的重要原因。
3.遺傳因素也是骨質疏松癥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遺傳因素會使女性更容易發生骨質疏松癥,男性體內因為雄激素水平較低,男性則不容易發生。
4.年齡越大的人發生骨折風險越高,這與老年人體內骨量流失速度加快、骨密度降低、脆性增加有關。骨質疏松的臨床表現主要有骨痛、駝背、身高縮短和骨折。
而治療骨質疏松不能單純的只靠補鈣!有些人認為補鈣就可以防治骨質疏松癥,所以只要有鈣片就可以了。其實,單純補鈣不是防治骨質疏松癥的有效手段。當然,老年人因為飲食習慣、生活方式等原因導致體內缺鈣也是可能發生骨質疏松的,但是這種情況下就需要補充鈣劑了。國居民中青年推薦每日鈣攝入量為 800 mg(元素鈣), 50 歲以上中老年、妊娠中晚期及哺乳期人群推薦每日攝入量為 1 000~1 200 mg,可耐受的最高攝入量為 2 000 mg 。
治療骨質疏松要多措并舉,其目的是降低骨折風險,減少患者因骨折導致的致殘率,并明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確診為骨質疏松癥的患者,應該在補鈣和補充活性維生素D的基礎上,再選用一種抗骨質疏松的藥物如膦酸鹽類藥物、降鈣素、甲狀旁腺激素等。同時要合理膳食,從食物中補充鈣,如多吃魚、蝦皮、海帶、紫菜等富含鈣的食物。多曬太陽、適量參加鍛煉,可以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并增加成骨細胞的活性、減少鈣的流失。
同時,運動對于骨質疏松癥的預防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運動能促進骨形成,減少骨量丟失,增強骨骼的抗損傷能力和彈性,預防骨折。堅持長期規律的運動鍛煉可以降低老年人骨折的發生率,提高生活質量。
運動需要循序漸進,從小運動量開始,逐步增加。開始時可以先每天做一些強度不大的運動,如步行、慢跑、游泳等,然后再逐漸增加運動量和運動強度。運動項目可選擇在空氣清新的環境下進行,如戶外散步、太極拳、跳舞等。在運動中要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疲勞。運動時應穿著合適的服裝和鞋子,以防止跌倒造成骨折。老年人做運動時應注意安全,避免出現摔傷等意外發生。骨質疏松癥患者在運動時應注意動作幅度不宜過大。當發生關節疼痛或骨折時應暫停運動并及時就醫治療。
預防骨質疏松,切勿盲目補鈣!
參考文獻:
[1]黃詩雨,劉 潔.中老年人骨質疏松癥認知現狀及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J].循證理,2023,9(10),102
[2]王起山,趙軍英 ,魏鑫越,劉彥品 ,楊寶雨 ,陳歷俊.乳制品對骨質疏松癥的預防和干預作用研究進展[J].食品科學,2023,20(9),245-258
[3]黃 燕 .做好日常預防 避免骨質疏松性骨折[J].食品與健康.2023,05
[4]章振林,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療指南(2022)[J].中國全科醫學,2023.24(14)
珍“膝”現在
作者:徐艷芬
關節炎被稱為世界頭號致殘性疾病,據統計全世界關節炎患者約有4億人,我國關節炎患者在1億以上,其中大多數為骨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亦稱為骨關節病、退行性關節炎、增生性關節炎、老年性關節炎,是一種病因尚不明確的以關節軟骨退行性變和繼發性骨質增生為特征的慢性關節疾病。好發于負重較大的膝關節、髖關節、脊柱及遠側指間關節等部位。臨床上表現為進展性關節疼痛,可有晨僵、關節腫大等。
據統計,年齡低于45歲的,骨關節炎發病率為2%-3%,45-64歲的為24.5%-30%,超過65歲的可高達58%-68%。原發性骨關節炎多發生在50歲以后,女性略多于男性。
接下來首先請大家做一個簡單自我檢測:
(1)年齡≥50歲。
(2)晨僵少于30分鐘。
(3)骨摩擦感。
(4)骨壓痛。
(5)骨性肥大。
(6)膝觸之不熱。
如果具有膝痛并具備以上6項中的至少3項就可以診斷為膝關節炎。你中招了嗎?
因為隨著骨年齡增長,退行性變不斷加重,本病的自然病程演變是不能逆轉的,只能通過合理及時的治療,有效地緩解癥狀,改善關節功能,防止關節畸形,提高生活質量。
該病不可逆轉,那么預防骨關節炎就需要從小開始,40歲以上幾乎所有的人,凡是承受重量的關節都會發生變化。除年齡外,引起骨關節炎的危險因素還包括超重、受傷和糖尿病等。研究表明,喜歡穿高跟鞋的女性,因膝關節壓力過重,長期下來,將出現退化性膝關節炎,所以建議愛美女性少穿為妙,但不得不穿時,應避免蹲跪或爬樓梯動作。
預防膝關節炎的小妙招:
1.首先要控制體重,肥胖不僅誘發其他全身性疾病,同時使身體關節受累,加速關節間軟組織的磨損引發骨關節炎。
2.適當參加體育鍛煉,強肌健骨,每周應至少進行 3 次抗阻訓練且負荷不宜過大,要避免運動過量引起關節的損傷。
3.辦公室一族長時間坐時要注意姿勢,要經常變換姿勢避免某個部位的關節長期處于負重狀態。
4.注意適度鍛煉和合理飲食。平時還要注意防止外傷,不要長時間低頭和彎腰;防止過度疲勞,避免讓關節經受長期壓力;改變過量飲酒等生活習慣。
如果您已經患了膝關節炎,那么要注意以下措施以減緩病情的發展:
1.秋冬季節寒冷潮濕,患者要注意保暖,特別要在關鍵部位包上護膝或棉布,不要讓患處接觸涼風;
2.少爬很陡的樓梯,少走上下坡路;
3.平時避免機械性損傷,膝關節受累者應避免跑步和球類等劇烈體育運動;
4.對不良姿勢,如扁平足、膝內外翻、駝背和脊柱側彎等,應盡量糾正。
最后簡單總結以下,膝關節有四怕:一怕涼,二怕累,三怕胖,四怕受傷。請大家珍“膝”現在,走向未來,擁抱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張積慧,李凌,劉潔珍.退行性膝關節炎發病相關因素的調查與分析[J].現代 臨 床 護 理,2010.9
[2]楊藝‚林劍浩.運動療法治療膝關節炎的現狀及研究進展[J].中國臨床醫生,2010,38(7)
[3]李奎,胡昔權,丘衛紅,朱洪翔,蘭 月,謝麗君.物理治療和預防教育并用與單純物理療法對退行性膝關節炎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臨床康復,2006,10(4)
使用胰島素有哪些注意事項
作者:周珊
在胰島素的使用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胰島素的存儲:胰島素不耐高溫,未開封的胰島素應存儲在2~8℃的冰箱內,避免冷凍;已開封的胰島素在15~30℃的室溫下可保存28天,且應避免陽光直射和反復震蕩。
所以在使用胰島素注射制劑時,要接受醫護人員的正規指導,同時應仔細閱讀說明書。
胰島素注射前:首先確認筆芯有無破損和漏液;檢查筆芯藥液性狀是否存在結晶體、浮沉物或顏色變化等異常,確保胰島素筆有足夠的胰島素量;將胰島素充分混勻,但要避免劇烈搖晃,以免降低給藥準確性。
注射前,注意排氣,如注射器內有氣泡,可輕輕敲打注射器針筒使氣泡積聚到藥液表面,再推到內塞排出氣泡。
注射部位:人體適合注射胰島素的部位主要有4個,分別是:腹部、臀部、大腿外側、手臂外側。不同的注射部位對胰島素的吸收速度不同,注射部位的選擇要根據患者自身情況,以及使用胰島素的種類決定。短效胰島素理想的注射部位是腹部,中長效胰島素或長效胰島素理想的注射部位是大腿和臀部。
注射部位輪換:應注意有規律的輪換注射部位,每次注射點應與上次注射點相距至少1厘米,避免在1個月內重復使用同一注射點,避免在皮下脂肪增生、疤痕、硬結、觸痛、炎癥或感染等部位注射。
捏皮的手法:當皮膚表面到肌肉的距離小于針頭的長度時,就需要將皮膚捏起來,這樣能夠有效提高注射的安全性。
捏皮的手法比較簡單,但是要掌握好度,正確的手法是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提起皮膚,不能用整只手來捏,否則有可能將肌肉和皮下組織一起捏起來,造成了肌肉注射。
注射角度:針頭與皮膚呈45 °注射,這樣可以增加注射入皮下組織的長度,也可以減少注射入肌肉的危害。
如果使用比較短的4 mm或5 mm針頭,就不需要捏皮,呈90 °注射就可以。如果針頭的長度≥6 mm,就需要捏皮,呈45 °注射。注射后讓針頭在皮膚內停留10秒鐘,以刺入時相同的角度拔出針頭即可。
規范胰島素注射標準9步驟
參考文獻:
1.胰島素皮下注射部位輪換提示卡的設計及應用[J]. 楊蕾,劉蘭霞. 循證護理 . 2021,第005期
2.對糖尿病患者正確使用胰島素筆注射胰島素的護理教育干預分析[J]. 王惠玲. 糖尿病新世界 . 2018,第008期
3.規范胰島素注射,應該怎么做?[J]. 王建華. 藥物與人 . 2017,第003期
4.胰島素注射部位輪換卡在預防糖尿病患者其脂肪增生的效果觀察[C]. 向慧,邊旭娜. 2017中國護理管理大會 . 2017
5.注射胰島素應注意的問題[J]. 何躍芹,孫曉. 泰山衛生 . 2001,第003期
6.糖尿病注射胰島素治療與人性化護理對策探討[J]. 孫利平. 糖尿病新世界 . 2016,第0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