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
董光杰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又名震顫麻痹,是一種常見于中老年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臨床上以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強直和姿勢平衡障礙為主要特征。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會讓患者失去自理能力。
典型癥狀
1.運動癥狀
常始于一側上肢,逐漸累及同側下肢,再波及對側上肢及下肢。
(1)靜止性震顫:常為首發癥狀,多始于一側上肢遠端,靜止位時出現或明顯,隨意運動時減輕或停止,緊張或激動時加劇,入睡后消失。典型表現是拇指與屈曲的食指間呈“搓丸樣”動作。
(2)肌強直:被動運動關節時阻力增高,且呈一致性,類似彎曲軟鉛管的感覺,故稱“鉛管樣強直”;在有靜止性震顫的患者中可感到在均勻的阻力中出現斷續停頓,如同齒輪在轉動一樣,稱為“齒輪樣強直”。四肢、軀干、頸部肌強直可使患者出現特殊的屈曲體姿,表現為頭部前傾,軀干俯屈,肘關節屈曲,腕關節伸直,前臂內收,髖及膝關節略為彎曲。
(3)運動遲緩:隨意運動減少,動作緩慢、笨拙。早期以手指精細動作如解或扣紐扣、系鞋帶等動作緩慢,逐漸發展成全面性隨意運動減少、遲鈍,晚期因合并肌張力增高致起床、翻身均有困難。
(4)姿勢平衡障礙:在疾病早期,表現為走路時患側上肢擺臂幅度減小或消失,下肢拖曳。隨病情進展,步伐逐漸變小變慢,啟動、轉彎時步態障礙尤為明顯,自坐位、臥位起立時困難。有時行走中全身僵住,不能動彈,稱為“凍結”現象。有時邁步后,以極小的步伐越走越快,不能及時止步,稱為前沖步態或慌張步態。
2.非運動癥狀
也是常見和重要的臨床征象,可以發生于運動癥狀出現之前、甚至多年或之后。
(1)感覺障礙:早期即可出現嗅覺減退,中晚期常有肢體麻木、疼痛。
(2)睡眠障礙:夜間多夢,伴大聲喊叫、肢體舞動。
(3)自主神經功能障礙:臨床常見,如便秘、多汗、溢脂性皮炎(油脂面)等。吞咽活動減少可導致流涎。疾病后期也可出現性功能減退、排尿障礙或體位性低血壓。
(4)精神障礙:近半數患者伴有抑郁,并常伴有焦慮。約15%~30%的患者在疾病晚期發生認知障礙乃至癡呆,以及幻覺,其中視幻覺為多見。
治療原則
本病的治療在于緩解患者的癥狀,控制疾病發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應采取綜合治療方法,藥物治療為首選方案,手術治療作為補充。
部分文字轉載自網絡,如侵刪